Vue set 实现

Feb 17 · 5 min

由于 JavaScript 的限制,Vue 不能检测数组和对象的变化。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办法来回避这些限制并保证它们的响应性,那就是 Vue.set

实际上 Vue 也可以使用 Object.defineProperty 来做到对数组的监听,但是出于性能考虑 ,Vue 没有选择这个做法。

#实际应用

var vm = new Vue({
  el: '#app',
  template: '<div @click="addItem">{{list}}</div>',
  data: {
    list: [1, 2, 3]
  },
  methods: {
    addItem() {
      this.list[0] = 'a'
    }
  }
})
javascript

上述代码点击 div 之后会将 list 中的第一位索引换成 a 字符,打印一下 vm._data

image

已经可以看到这个时候 list 中的第一项已经变成了 a,但页面视图却没有更新,可见通过数组索引修改内容并不能触发页面更新,所以这个时候 Vue.set 就该登场了:

var vm = new Vue({
  el: '#app',
  template: '<div @click="addItem">{{list}}</div>',
  data: {
    list: [1, 2, 3]
  },
  methods: {
    addItem() {
      this.$set(this.list, 0, 'a')
    }
  }
})
javascript

这个时候点击 div 页面视图也随之更新为 ['a', 2, 3]

#思考

顺着这个思路,我想到在生命周期 created 中通过下标修改数组的值,那么此时视图会变吗?

var vm = new Vue({
  el: '#app',
  template: '<div>{{list}}</div>',
  data: {
    list: [1, 2, 3]
  },
  created() {
    this.list[0] = 'a'
  }
})
javascript

这段代码执行完毕时,这个时候视图竟然跟着更新了!😅 奇怪了,不是说 Vue 不能检测到数组通过索引来修改 data 中值的情况吗?为什么这时候视图却更新了?

解释:由于 created 阶段 data 数据已经初始化完成,可以修改其数据,以至于到后面的渲染函数拿到的也是修改后的 list:['a', 2 ,3],所以渲染的时候并不是视图发生了更新变化,而是第一次 render 拿到的 list 已经是修改后的数据,这样也就解释得通了。

#set 源码

function set(target, key, val) {
  if (process.env.NODE_ENV !== 'production' && (isUndef(target) || isPrimitive(target))) {
    warn(`Cannot set reactive property on undefined, null, or primitive value: ${target}`)
  }
  if (Array.isArray(target) && isValidArrayIndex(key)) {
    target.length = Math.max(target.length, key)
    target.splice(key, 1, val)
    return val
  }
  if (key in target && !(key in Object.prototype)) {
    target[key] = val
    return val
  }
  const ob = target.__ob__
  if (target._isVue || (ob && ob.vmCount)) {
    process.env.NODE_ENV !== 'production' &&
      warn(
        'Avoid adding reactive properties to a Vue instance or its root $data ' +
          'at runtime - declare it upfront in the data option.'
      )
    return val
  }
  if (!ob) {
    target[key] = val
    return val
  }
  defineReactive(ob.value, key, val)
  ob.dep.notify()
  return val
}
js

我们可以看到,除去开发环境下的报错提示也就 10 多行代码,其核心逻辑就是触发 dep.notify

#数组处理

function set(target, key, val) {
  if (Array.isArray(target) && isValidArrayIndex(key)) {
    target.length = Math.max(target.length, key)
    target.splice(key, 1, val)
    return val
  }
  // ... ignore
}
js

通过 Array.isArray 来判断 target 是否是数组,并验证 key 是否是数组下标,可能你会对 splice 之前对 target.length 赋值的操作感到困惑,这里举一个小案例

const key = 5
const arr1 = [1, 2, 3]
arr1.splice(key, 1, 666)
console.log(arr1) // [1, 2, 3, 666]
 
const arr2 = [1, 2, 3]
arr2.length = key
arr2.splice(key, 1, 666)
console.log(arr2) // [1, 2, 3, empty x 2, 666]
js

🧐 各位是不是看出什么"端倪"了?

这里的 key 代表将要改变的数组下标,当 key 大于数组的 length 时,splice 只会向数组的末尾新增值(也可理解为向数组 push 了一个值)那么这样跟我们的预期也就不同了,所以要对 keylength 取最大值。

Vue 的响应式系统中,已经对 data 选项中 Array 类型的原型上进行了一层代理,之后执行 splice 时,会触发 dep.notify 方法去通知 Watcher 进行视图更新。

#对象处理

function set(target, key, val) {
  if (key in target && !(key in Object.prototype)) {
    target[key] = val
    return val
  }
  const ob = target.__ob__
  if (!ob) {
    target[key] = val
    return val
  }
  defineReactive(ob.value, key, val)
  ob.dep.notify()
  return val
}
js

首先检测 key 是否已经存在在 target 上了,那么直接赋值就会触发 setter 函数来对视图进行更新。

之后获取了 ob,这是一个响应式数据的的标志,若目标对象不是响应式数据,那么直接赋值返回,这段逻辑在官网对 Vue.set 中的介绍中可以找到
最后,如果上述情况都不符合,说明:

  • target 不是数组
  • key 不在 target 上
  • target 是一个响应式数据

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 defineReactivetargetkey 值转换成响应式数据,并通过 ob.dep.notify 通知 Watcher 进行视图更新。

#总结

Vue.set 对数组和对象分别坐了不同处理:

  • 对于数组,通过使用 splice 方法触发视图更新
  • 通过对象,通过检测目标对象是否存在 key 、 是否是响应式数据和调用 ob.dep.notify 来触发视图更新